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吕步震,男,垣曲县,舜的传说传承人

他坚持发掘、研究帝舜故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28年,原垣曲县长马长泰同志送他一幅巨匾“步古千滴汗,震今数卷书”是他的真实写照。对于他20多年来专题开展挖掘五帝之一帝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舜乡人民给予“崇舜之家,觅舜之迹,掘舜之迷,扬舜之道”的高度评价。做为“挖掘国故,昌明国粹”的专业舜文化传承人,他以“文以述古,书以传世”的仰舜崇舜敬舜的训诂精神承传着虞舜明德治天下的科学伦理,为舜立德、立言、立功。他敬舜为“国之万世师表,民之千古垂范”。为舜树立了三大里程碑,即:中华第一孝的典范里程碑;名德治国的里程碑;和谐禅让的圣君里程碑(以孝治家的里程碑、明德治邦的里程碑、明君治天下的里程碑)。

他28年来与舜文化研究会百名会员,亹亹穆穆劬劳,孜孜矻矻钻研的矍铄精神,做着嘉言懿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目前,他已年高德劭仍徜徉在亘古史坛继续耕耘,在故纸堆中,佶屈聱牙地不停的探索,做着深孚众望、明德垂万世,风范永存,永励后人的亘古文化事业,不仅做着“立身之本”甚至是“立国之基”的五千年文明探源工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梦而奋斗。

他28年来,自己挖掘,自己整合,自己打字,自己排版,自费印刷,出版了四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即第一套《舜乡文化系列丛书》六本;第二套《舜文化系列丛书》六本;第三套《史坛耕耘名中华系列丛书》六本;第四套《虞舜明德文明史系列丛书》六本,共计24本,1000余万字,还有六套脉络图。垣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主任董俊高呈送他的一幅巨匾“步三晋文坛,震华夏名著”。他身上有五个第一:步震先生是三晋历史上第一个成立舜文化研究会;他编撰出版了从舜生于諸冯4300多年来第一套舜文化专著24部;他在垣曲帝舜故里史上第一次出版《舜文化研究》杂志21期;第一次出版《华夏国粹脉络图》六幅;第一次创办《崇舜非遗成果展馆》。他头上带着国家五大光环帽子(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孝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俗文研究会会员)

舜时期倡导了“五教”“五礼”“九德”伦理。五教是指父义、母嚚,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规范;五礼是指“吉、凶、宾、军、嘉”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行为礼仪,为后世周礼之源头;九德是指“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核心是从政者通过“知人任官,”而达到“安民”的目的。

《史坛耕耘名中华》系列丛书,此种训诂文学作品,主题诠释三晋“以古鉴史,关照古今,德孝传世,以启未来”, 达到“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县者,以志为鉴”和“挖掘国故,功以传世,昌明国粹镜鉴育人”的目的。

他创作的《史坛耕耘名中华》系列丛书,是一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丛书,是一部研究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丛书,也是一部挖掘人类进化史的系列丛书,更是一部有学术根据的系列丛书,又是一部阐述垣曲文化名片的功德之作。学者,以抑制不住地渴望探寻真理,以滴水穿石的积累趋向真理,以举重若轻的洞见发现真理,以抽丝剥茧的论证阐述真理,这就是“用心于真” 的学术观点。这部丛书可读、可藏、可鉴,在舜乡历史上是一部传世力作。可产生普世的认可度。因为他:“掘舜乡人脉,接舜乡地气,播舜乡文明,传舜乡灵气。”这部丛书,载舜乡之道,勘故里之魂。不愧故人,受益今人,有益后人。

从吕步震先生2000年成立首届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之后,带领20多名会员从民间才开始系统挖掘,搜集,整合,运用民俗学资料。他在民间听老百姓讲故事,每到夜幕降临,或农闲之间,放学以后,晚上开完会之后,人们坐在一起,没有别的事情可干,连灯也不点,只有谈天论地,道古论今。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是这样。有些老农没有文化,但记忆力特强,他们对自己的地域文化了解的非常清楚,有的对民族文化说的一字不落,他们把当地舜帝传播的风俗文化经常讲、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他们讲故事就是考着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可以说,没有民间传说,就没有人民记忆。吕步震先生于2000年8月,在垣曲历史上成立了首届民间学术团体组织,即“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20多年来,发展6个分会,会员达200余人。出版《舜文化研究》杂志21期,出版舜文化研究专著24部,达1000余万字。挖掘舜文化遗址70处,舜王庙12座,舜王碑刻30座。

在帝舜故里全国孝文化高峰论坛会上,专家们分别发言:山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宋振芳先生说“我在全国各地走了二十四个历山,今天看了垣曲的历山,看了舜的系列古迹,我坚定了“舜耕历山”的历山就在垣曲的决心。”;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李建民先生说“尧、舜、禹、汤的传说都在晋南,而且相等集中,作为考古工作者以现实精神认定,‘尧舜就在晋南’这可成为信史。并出示了出土的尧时期的甲骨文陶片。”;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先生说:“德自舜明,“孝”为“德”之本,舜在垣曲,是“孝”的发源地也。”;山西省社科联副主席王志超先生说:“中华孝文化高峰论坛会在舜的故乡垣曲历山召开,真是选对了地点,这里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又是舜的故乡,舜孝盖天下,具有双重的现实意义。”;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宝瑄先生说:舜乃开辟“尧天舜日”之五帝之一,是自孔子为始,历朝历代追求的理想社会,乃舜之第一功于史册,也是儒学之根。也是孝文化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舜生于諸冯开始,諸冯山就在垣曲。这是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的认知。舜以崇尚孝而闻名于世,以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家庭理念而恭行于世,以全新的道德文化开辟了东方人类社会的新纪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我们的子孙们要把老祖宗的孝文化发扬光大;中国传纪文学会副会长贾英华先生说“分辨好坏,正确理解‘孝’的正能量。剔除废弃“愚忠、愚孝”。将孝道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曹定云专家说“正确区分小孝与大孝,大孝之人执政就是爱天下,爱万民就是“忠”像舜帝这样的大孝之人管天下,国家就好”。”;李诠林的徒弟赵艳晶女士说“继承和发扬老祖先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净化人们的心灵,以孝为行,以德为本,才能正本清源,这才是解决利益的驱动扭曲人们的灵魂的唯一途径。而垣曲高峰论坛会搭建了这个孝文化平台,使我们把‘孝文化走向大众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她提出在孝文化发源地要成立中华舜孝文化研究院的设想。”

垣曲舜的民间传说故事十分丰富,吕步震先生利用28年时间,整理了136个《大舜故事》。从这些不同人群,不同题材,不同数量,不同笔者,不同水平的传说故事中,再联系当地的民俗、风俗进行比较。舜出生在諸冯,諸冯山上有舜出生的石龛;有舜生活的姚墟;有舜带领邦族人挖掘的舜乡泉;有舜受务成先生的教化的下痒(小学);有舜的母亲握登坟祭祀坟茔;有后人为舜建的舜王庙。宋家湾古堆有舜带领族群作什器的寿丘,在河滨有制陶的陶窑。在负夏有当年舜聚集邦族建立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负夏城”;有北门帝舜故里匾额;有南门古负夏匾额;西边有沇水河及当年的雷泽湖;北面有舜王当年打的舜王井;有当年焚火的谷廪;有舜当年发明农耕文化而盛产的粮仓;有舜当年父亲亡故后葬的瞽塚坟;有舜井庙和娥皇女英祠;北有妫河和当年舜为部落族民捕猎纳入“大麓烈风雷雨弗迷的混沟”;有舜婚于妫汭的村庄;有为舜盖建的退返庙;有舜当年不与村民争洗米的淘米泉;有舜当年教化陶工不苦窳的陶场。在历山有舜躬耕的舜王坪;有当年的犁沟和井字田;有当年的妃子林;有当年的南天门;有后人盖的舜王庙;有当年娥皇女英为舜送餐,把饭罐打破形成的餶?汤坡和千层饼;有女英当年小产挤奶的奶泉;有当年舜王斩小龙的斩龙台。有当年娥皇女英助舜躬耕时住宿的皇姑幔;有当年的驴疆岭;有当年娥皇骑骡上历山的骡不生驹的石板坡。步震先生从田野考察的密集性的遗址、遗迹、地望其独特民俗文化中,从而可定论,舜究竟生活在哪里!他是哪里人? 专家、学者们看了这些密集性、序列性、传承性的遗迹和地望, 就可断定舜在青少年时期活动区域和生活范围就在垣曲。这是符合原始社会近距离生活规律的。

道术博总之,舜帝施仁行孝,集诸多美德于一身,乃道德人伦之楷模,“修身”“齐家”之样板,“治国平天下”之圣君;而以虞舜道德思想为核心之中华传统文化,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之不竭动力也!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凝聚民心桥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维系家国和谐,均须弘扬大舜精神。垣曲作为德孝文化的发源地,大力传承、弘扬、践行德孝文化是垣曲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我们要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努力把德孝文化打造成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弘扬时代新风的靓丽品牌,打造成彰显垣曲人文魅力,展示垣曲良好形象的开放平台,充分激发建设“生态美,百姓福,实力强”的美丽舜乡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出处:中国农村网

上一篇:【传统技艺】唐家湾茶果(珠海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类】舜的传说(垣曲县)传承人:车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