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前山凤鸡舞(广东省)
2018-01-09 15:36

凤鸡舞是流传于珠海前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艺术。凤鸡舞俗称“耍凤鸡”,其前身为凤舞、雄鸡舞,它起源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清朝早期传入香山县(含中山、珠海),逐渐演变为凤鸡舞。清末明初时,凤鸡舞为前山地区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
上世纪二十年代,凤鸡舞艺人李福五在前山寨开设武馆授徒,同时兼教凤鸡舞,珠海前山村的鲍六和造贝村的李寿山是他的弟子中凤鸡舞技艺掌握得最好的两人。
“凤鸡舞”这一民间舞蹈艺术主要包括凤鸡制作和凤鸡表演两部分内容。凤鸡道具体长约1.70米,双翼能煽动,颈能伸缩,其形态酷似传说中的凤和鸡。其制作分为选材、开篾、编织、组装、装饰、点睛等6道工序。凤鸡舞有独舞和群舞,演由耍凤鸡者和凤鸡扮演者共同构成。凤鸡舞的三大基本功是交叉马、吊脚、跳步,表演时以锣鼓为节奏,以哨声指引转圈、变方向。凤鸡舞的表演有五种基本情态:喜、怒、哀、乐、惊,在此基础上,耍凤鸡人和凤鸡演员一起创作出各种不同的情境画面,如凤鸡探望、凤鸡戏水、凤鸡梳妆、凤鸡寻宝、凤鸡瑞步、凤鸡起舞、凤鸡谢幕等,极富童趣色彩,同时也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凤鸡舞集民间手工技艺和表演于一体,揉和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审美性。凤鸡起舞,也寓意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项民间舞蹈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极具艺术传承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