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王付贵,男,长治县,潞安大鼓传承人

1089-2_2.jpg

“有个后生叫小李,他好看热闹好圪挤,大街上只要围上一群人,你看吧,里边肯定有小李.”这是我县乡土艺人、潞安大鼓传承人王付贵在说唱表演中的一段唱词。一向以光头亮相的王付贵,只要往台上一站,便会赢得台下观众的笑声,再听他开口说一个小段儿,定会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他被人们亲切称为“泥土笑星”。
  王付贵系荫城镇王坊村人,从小就喜爱文艺及地方艺术。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本县曲艺队,拜王长胜(艺名丑疙瘩)为师随队学唱,走上了潞安大鼓的演唱之路。20多年来,王付贵在上党大地及周边省份演出上万次,多次参加县、市、省和国家级曲艺比赛和公益演出。他在演唱和表演方面,既扎根传统,秉承师风,又能开拓创新,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潞安大鼓的表演技艺和演唱水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唱腔方面,学会了师傅王长胜(艺名丑圪瘩)在演唱中的轻、巧、妙,又吸取了前辈们的那种高亢、粗犷、激昂的原生态唱法,结合当今时代要求,经过贾庆燕老师的不断指导及点评,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演唱更加完美。他扮相滑稽,嗓音纯真,道白清楚,唱腔醇厚韵味悠长,演绎故事如临其境,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幽默时诙谐潇洒,悲苦时声泪俱下,自拉自唱舒展大方,台风朴实从不雕琢,代表了潞安大鼓表演艺术的又一流派。多次荣获市省及中国曲艺大奖,2012年8月,凭着一曲潞安大鼓《哦,砂锅》荣获第五届中国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2015年9月,又以一曲潞安大鼓《一个都不许死》荣获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金奖。
  王付贵性格开朗,话语虽然不多,但幽默耐听。在家里是一位非常孝顺的儿子,又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和老婆恩恩爱爱从没有吵闹过,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可是,就在十几年前,他已快到了不惑之年的时候,大正月天突然不出去了演出了,谁来叫他也不去,干啥?干啥?老婆问他不吭声,父母亲问他也不说,急得一家人团团转。村干部见他不下乡演出,让他正月十五来帮助村里闹红火,他也不去。付贵犹豫啥?他在想什么?难道他有好的愿望?还是有更大的理想……一转眼,正月天快完了,付贵还在犹豫徘徊,全家人天天都在等待着他的话音。有一天,吃晚饭时,付贵对全家人说:“我想好了,不说书了,去煤矿上,下窑当采煤工,明天就上班。”全家人一听竟愣住了,母亲好言好语相劝,父亲气不打一处来,对着付贵说:“就你那身板儿,还去下窑当采煤工,谁让你去是瞎喽眼了,看着这么好的职业不去干,下窑?你去吧!东山瞧着西山高。”王付贵不听家里的劝说,到煤矿上班了。一晃小半年过去了,付贵又不去煤矿了,又要干啥?做生意,做啥买卖?从小的做起,卖鸡蛋,卖苹果……到头来罪没少受,苦没少吃里外一算账,付贵心里一下子就泄气了……面对着贤惠的妻子无地自容,从没有流过眼泪的王付贵哭了,我不是做买卖的料呀……就这样在妻子的劝阻下,又重新打起了鼓,拿起运用自如的简板,拉起那动听的板胡,唱起那张口就有的潞安大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过下煤窑、做买卖,王付贵人生阅历更丰富了,表演起来更得心应手了。听着他的鼓书,同行们高兴的哭了,观众们笑了,面对着台上大喊“好,付贵再来一段”一个个伸出了大拇指……
  王付贵在自己潞安大鼓的路上继续不断进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表演及演唱技能。同时,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在村里也好,左右邻居相处得就像一家人,大事小事互相照顾,村里谁家有婚丧事从来没有推辞;有时演出紧张,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赶到。闲的时候,还经常处理一些村里边的家庭矛盾。他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家家唱着一本戏。从唱词里的大道理到家务琐碎小事说的头头是道,句句在理,虽然文化不高,可台上的话语用在生活中一个道理,比大比小都开口一笑,矛盾解决了,家庭和睦了。有人叫他是开心果,有人称他是说理的,还有人说:付贵,来村当调解主任吧。付贵风趣又直爽地说:“咱不是那个料才,咱是个说书的。”这就是王付贵……



上一篇:【曲艺】长子鼓儿词(长子县)传承人:李先玲

下一篇:【民俗】民间社火(潞城市)传承人:杜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