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王文波,男,潞城市,上党乐户传承人

上党历史有多久,古老的祭祀就有多远。乐户作为祭祀活动中的表演者,他们背后承载着源远流长的祭祀文化和民间音乐文化,只有靠近,你才能体会到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美与厚重。

非遗档案:

名称:上党乐户

类别:传统音乐

级别:山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王进支

传承地:潞城市

代表作:《五崖山》、《五福堂》等

流芳千年的民族音乐

有水的地方才可能发展文明。4月18日,采访组奔赴曾经的商周古邑——潞城,寻找乐户遗留的足迹。上世纪八十年代,潞城发现了《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古老的上党傩文化的真相从此洞开,震惊了中国戏剧界。民间赛社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神灵的崇拜,遍布上党,乐户作为迎神赛社活动中的表演者,每逢赛社,都有表演,这也是赛社的一大亮点。

(资料图)

驱车进入辛安泉镇西流村时,一股古香古色的气息立即沁入心脾。在西流村里,一位老者告诉记者,西流村的王进支是远近闻名的上党乐户,现在是第六代传人,目前仍在从事祖辈留下来的行当。村民们遇到红白喜事、庙会等活动,就会邀请他演出,他精湛的技艺和所表现出来的浓厚传统曲风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村里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王进支的住所。非常幸运的是,他今天正好在家!一位身材不高,声音铿锵有力的人便是王进支,很难想象花甲之年的他精神如此饱满。

王进支告诉记者,“上党乐户”是职业音乐人,也叫“阴阳生”或者“唱礼生”,它们世代相传,自成体系,户与户之间密切相连、艺不外传,就连娶妻嫁女也都是在相互之间进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从商周到汉唐一路走来,到清雍正年间止。“乐户”这一称谓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在封建社会里,他们的地位十分低下,被人辱称“王八”或“龟疙瘩”,当了乐户的人,死后都不准入葬祖坟。

然而,正是这样一群“地位卑贱”的乐户和上党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地方戏曲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他们传承着最原始的音乐文化,颂扬着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民间艺术精神,给古上党人民留下了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上党地方戏曲和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薪传不息的乐户技艺

王进支告诉记者,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历经风雨剥蚀,已经翻修过好多遍了。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西流村,从事着乐户这个行当,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如今,他仍在潞城周边演出,婚丧嫁娶,庙会助兴……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王进支在表演

王进支带记者见识了他的宝贝,也就是传统的演奏乐器和乐户们演奏时穿的“戏服”。在父亲的首肯下,王进支的儿子王文波小心翼翼的将柜子上的锁头打开,纯手工打造的演奏乐器、表演面具、“戏服”一一摆放整齐。这些物件或是有些许破损,或是沾染灰尘……但它们正在用自己的姿态向世人展现乐户这一行当的古老。

近身观看,记者感受到了这些乐器的久远。几把铜制的唢呐能清楚地看到手工打造的痕迹,还有老辈们留下来那些在不同场合穿着的“戏服”,虽然白色已经有些发黄,王进支却视若珍宝,每年夏天,他都要把“戏服”晒一晒,不舍得更换。

只有用老辈的乐器才能演奏出老辈们的曲子,只有穿上老辈们传下来的衣裳才能演出最正宗的戏曲。看着这些沉淀着世代乐户心血的器物,王进支与儿子应我们要求穿上了“戏服”展示。王进支所穿的是一套“白事”的衣裳,大褂主体为白色,边缘搭配着深蓝色的装饰布条,前面刺绣的图案为供品,后边是八幅“暗八仙”,分别绣着能代表八仙的图案,还有一顶小帽,穿上它,再拿着古老的乐器,这俨然是一位古代乐户。

王进支是西流乐户第六代传人,如今花甲之年的王进支能同时吹响箫和唢呐,两个鼻孔还能再分吹两支乐器,嘴里还能“耍牙”“、吹花”,这些在大家嘴里啧啧称奇的技艺,在王进支的这里却是那么得心应手。

遗世天籁的尴尬境遇

在采访过程中,王进支不时叹气,吐露着心中的惋惜——那就是眼看他的岁数一天比一天大,多年传承下来的技艺却面临着失传。

王进支在表演

王进支坦言,原先他们外出演出,每年赚取的费用也只刚够家里开销,伴随着市场上一些民间乐器手的加入,乐户的市场逐渐趋于冷淡,传统乐户演出的收入减少。另外,村里的一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乐户的规模越来越小,老一辈乐户很多都去世了。虽然他的两个儿子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这些年市场清淡,每年演出场次以及收入的大幅“缩水”,已经迫使王进支二儿子放弃乐户,选择外出打工。如今唯一让王进支开心的是,大儿子王文波的孩子已从艺校毕业,对音乐文化十分喜欢,有时外出演出缺人手时,王文波的孩子总会搭把手。

上党乐户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与传承者,他们对社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他们曾经受到的精神痛苦同样深重,随着对乐户的了解,我们也越来越尊敬这个群体。潞城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党乐户传承的艺术,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讲,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块璀璨夺目的金字招牌。然而,尽管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贵身份,但这个行当至今依然处在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传承恰恰是乐户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

临行前,王进支正在擦拭着那些心爱的“宝贝”,记者感到了他作为上党乐户的自豪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迎着春风,我们踏上归途,浊漳河水奔流不息,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乐户的演奏声可以如这湾清水一般万年流淌、连绵不绝。

小编读过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就和看过电影《百鸟朝凤》的一样

老艺人

那种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

所深深折服

希望这一无形的文化遗产

会一直传承下去!

出处:长治网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潞麻种植(长子县)传承人:苏保祥

下一篇:【传统音乐】上党乐户(潞城市)传承人:王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