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2792794718940565152.jpg


裔小萍,江苏盐城人,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2009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

  1947年出身于梨园世家,11岁进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1978年到滨海县淮剧团担任主要演员,1986年调到江苏省淮剧团。后期曾自己创办了江苏省淮剧院裔小萍演出团,在苏沪两地颇有影响。

  2009年,四位淮剧名角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分别是盐城的表演艺术家张云良、裔小萍,上海淮剧老人筱文艳、马秀英。四人中,裔小萍是最年轻的。退休后,裔小萍一直常住上海。

裔小萍出生于梨园世家,父母皆为上海市竞成淮剧团的主要唱将。她自幼便随父母学习,这一唱就唱了一辈子。

11岁的裔小萍进了上海市竞成淮剧团当学员,启蒙戏《拾棉花》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好评,认为是淮剧戏上难得的新苗。

  1959年,上海市竞成淮剧团与浦光淮剧团合并,当时13岁的裔小萍就主演了《探寒窑》等小戏,到17岁时已成为浦光淮剧团的主要青年演员,主演过《秦香莲》等十多个当家戏。

  在实践中,裔小萍虚心向当时在淮剧界中有影响的著名演员筱文艳、马秀英、武筱风等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三位老师的唱腔技巧,吸收融化到她的唱腔中来。

文革后,上海浦光淮剧团被撤并。当时已经在上海滩唱出名气的裔小萍被分到了上海油墨厂,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参加公司小分队的演出。期在1978年告别了大上海,应邀来到了自己和淮剧的故乡——盐城,在滨海县淮剧团担任主要演员,

在滨海淮剧团,裔小萍主演的第一出戏《秦香莲》立刻就打开了局面,深受盐城老百姓的热捧。

  带着这出戏,滨海淮剧团从淮安出发一路南行,经过扬州、无锡、常州、苏州各县、区、乡镇,走一路红一路。1981年,裔小萍这个名字就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了无数淮剧迷心中的名角大腕。

到了九十年代,在省淮剧团阵痛改革的时候,裔小萍没有要公家一分钱,以一个人的名义成立了“江苏省淮剧院裔小萍演出团”。

  推出了《白色诱惑》、《孔繁森》、《小小村官》等现代新剧目。裔小萍坚持走市场化路线,只卖散票。

  裔小萍演出团来到涟水唱戏时,当时的涟水淮剧团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难题。涟水的团长请求裔小萍把他们的人带出去一批深造。裔小萍从涟水一下子带出去了20多名小青年,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还重点培养他们。

  ■ 创新与传承是使命

  虽然已是花甲之年,裔小萍仍然醉心于淮剧的创新,在唱腔、剧目、身段上她不断尝试、尝试、再尝试。

  “现在,培养学生,当好传承人是我最想做好的事情。”裔小萍有9位入门弟子,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二级演员。

  说到淮剧的将来,裔小萍表示十分担忧。“那时候,我们这辈人天天唱三五场戏,还是坚持每天练功,现在的孩子一个月演不到三五场,却还是不肯练功。”裔小萍说,淮剧的传承不仅包括曲调、唱腔、动作、身形,艺人的精神也需要传承。

  “我每年拿国家一万块传承人经费,可我觉得这一万块我拿得不踏实。”裔小萍说,现在那几十名学生才是盐城淮剧的希望和未来,可自己退休后就难得能与淮剧学生们见面,这个“传承人”当得实在是心存愧疚。

  “请我去吧,没钱我都愿意干。”裔小萍说,她希望拿了传承人的“工资”能有活干,有机会多跟学生们交流,把自己揣摩苦练毕生的所得,传承下去。


t01b0f076da9f09b553.jpg



t011f150e1f704008f8.jpg



t010419908142c2ff5b.jpg

上一篇:【传统戏剧】淮剧(江苏省盐城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锡剧(江苏省南京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