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t0158dfbf9f0ff20590.jpg


宋卫香,江苏如东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院长、海门市文联副主席,国家级非遗海门山歌传承人。由她作曲并演唱的《海门山歌叠成山》获得第六届“文化之春”精品银奖,撰写的《海门山歌艺术特色》《海门山歌及其剧种的发展》《浅谈地方剧种的市场模式》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省级专业刊物。从小学到中学,她一路架设起山歌的指路牌,以期引导海门的孩子能够踏上山歌传承的快速路。

1986年,海门山歌第二次进京演出,主演是十八岁的宋卫香。

那时的她,并没有想过这一次进京演出对她具有怎样的意义,只是凭着一腔对山歌的痴迷劲儿,想着把山歌唱到更大的舞台上去。

她清新质朴的嗓音、富有张力的表演引得中南海里掌声如雷,也引起了同台演出的关牧村的注意。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关牧村,欣喜地对这个小个子姑娘说:“好好唱,小姑娘,你一定前途无量!”

1997年,江苏省文化干部学校艺术大专班的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终于让宋卫香下定了决心。不出去看一看,怎么知道世界有多大,前路有多远?

脱产学习的三年中,她与家人常常只能依靠电话来维系亲情,因为连上学的钱也是借来的,更何况还需要买专业理论书籍和光碟,不可能再奢侈地把钱花在往返车票上。

以优异的成绩从省文化干部学校毕业,她对海门山歌剧发展的低谷有了自己的认识,感受到戏剧传承与发展的矛盾,求学的念头更强了,一头又扎进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函授班、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声音本科专业班、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戏剧表演专业训练班……当然,都只敢挑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培训班报名——“学习条件虽苦一些,但学到的东西都是精髓啊!”

所有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人生路上的骄傲。

当她重返舞台,人们发现她的戏路更广,身段更抒情写意,声音更醇厚婉和。人物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个性,她都能用声音用体态用情感,细腻到位地刻画出来。

她也从一个专攻演唱的演员升格为能编会写的创作型人才。由她作曲并演唱的《海门山歌叠成山》获得第六届“文化之春”精品银奖,撰写的《海门山歌艺术特色》《海门山歌及其剧种的发展》《浅谈地方剧种的市场模式》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省级专业刊物。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中国首届农民艺术节丰收奖、江苏省吴歌大赛特别奖、文化部戏曲邀请赛银奖、中国民间艺术节民歌大赛银奖、江苏省群众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银奖、江苏省戏曲“红梅奖”……

1995年、2001年,她又带着山歌剧《青龙角》《献给妈妈的歌》晋京演出,当年十八岁的小姑娘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但是那清亮如蜜的歌声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是绕梁盈耳,仿佛山谷中盛开的野百合一样令人惊喜。

不懈的努力,终会结成喜人的成果:2007年,海门山歌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14日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修音乐教育专业的女儿,终于也走上了山歌传扬的道路。之前,多年熏陶与历练,让女儿拥有一条出色的嗓子,也曾凭借山歌获得过至上的荣誉,可一直不愿接她的班。直到前不久,陪她去做公益培训时,女儿听了她的讲座,终于对她说:妈妈,我也来和你一起唱山歌!说到那一刻,年届半百的她,眼睛亮得像1986年的春天……



t01f59b02ad6ab9a823.jpg



t01fd7a97955de43e7b.jpg

上一篇:【内蒙古·民俗】敖鲁古雅鄂温克婚礼(区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吟诵调(常州吟诵)(江苏省常州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