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广东省广州市 国家级)
2017-09-18 15:42
【名称】: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
【类别】:民俗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保护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文化馆
【项目简介】:
广州天河区、番禺区、黄埔区一带把七夕乞巧节称为“七姐诞”,又叫“七娘诞”、“摆七娘”、“拜七娘”,是岭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续。清代末期,广州形成了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等专卖女子用品的乞巧街市。
七夕之日,由社区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6个姐妹。社区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是“摆巧”活动的主要内容。扎制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人物玩偶栩栩如生,植物、器物造型活灵活现,斗智斗巧,尽展才艺,“对影穿针”延续古风。社区剧团还演出牛郎织女故事。
“七姐诞”乞巧习俗在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也很流行。传承保护这一遗产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亦有民俗学研究价值。
乞巧节是富有中国民族韵味的一个妇女节日。广州的乞巧节更具有特色。农历七月初七,古时除了称七夕节、乞巧节以外还有诸如七巧节、女儿节、少女节许多名称, 广州人则称为“七姐诞”。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 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焚香点烛,对空跪拜,并手执彩线对着灯影穿针比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