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平讲戏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安市

  【保护单位】:福安市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

  【项目简介】:

平讲戏,是以地方方言演唱戏文的高腔剧种,是福建特有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代初年,起源于屏南,流传在宁德、福州地区。由于唱词和对白都用方言,平白如讲话,故称“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 

平讲戏是由明末清初时期流行的四平腔“唱白字”演化并结合屏南民间的“驮故事”表演艺术逐渐形成的。清末民初,平讲戏盛极一时,民国26年(1937年)前后,农村戏景渐衰,加上新兴闽剧的流入,平讲戏式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讲戏一度复苏。 

平讲戏多吸收当地民歌俚语,演出内容大多表现爱情婚姻和劳动生活。代表剧目有《双封侯》、《双状元》等,此外有折子戏《楼台会》、《云头送子》等。 

平讲戏的音乐源于民间歌谣,吸收四平腔以及乱弹的逗腔、洋歌等唱腔,以语改腔或改腔用语;一人唱,众人和,逐渐形成地方特色。主要乐器有管弦、笛子、京胡、鱼鼓、手鼓、手锣等,其早期的乐器因陋就简,方便实用,特色乐器有刀鞘板、无月大锣、毛胡、平面低音锣、指呐等。平讲戏角色分为小生、小旦、老生、大花、等行当,着重于小生、小旦和老生,故有“三小戏”之称。

上一篇:【传统戏剧】线腔(山西省运城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东河戏(江西省赣州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