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南剧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来凤县

  【保护单位】:来凤县南剧传习研究所

  【项目简介】:

  南剧属皮簧腔剧种,是湖北省四大剧种之一,原名“人大戏”、“施南调”,流行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形成于清代隆嘉时期,成熟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南剧声腔有南路、北路、上路之分,南路属二簧腔系,北路属西皮腔系,两者均源于荆河派汉剧,约在乾隆年间传入鄂西南山区;上路为弹戏、川梆子,约在嘉庆年间传入施南府。这些声腔与恩施本地的语言、民风及扬琴音乐、民歌小调等相互融合渗透,不断演变,逐步形成了具有鄂西南风格的南剧。

  南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种,现有资料留存的约六百种,其中较为流行的达三百种左右,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南剧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均文武兼备,表演上尤重做工,往往文戏武唱,人物造型装扮也极受重视。

  南剧原是土司和地主阶层欣赏玩味的艺术,后来逐渐走入广大群众的生活,成为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戏曲剧种。它既是巴楚文化碰撞结合的产物,又是土家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会的产物,在对巴楚文化及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传统戏剧】二股弦(河南省焦作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戏剧】提琴戏(湖北省咸宁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