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屏南平讲戏(福建省宁德市 国家级)
2017-09-01 14:05
【名称】:屏南平讲戏
【类别】:传统戏剧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屏南县
【保护单位】:屏南县漈头平讲戏传习所
【项目简介】:
屏南平讲戏是闽东方言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高腔剧种,系由明末清初流行于闽东北民间、别称“肩头棚”的“驮故事”表演发展而来,普遍流传于福建省屏南县一带。其艺术形式比较简单原始,唱腔中多有当地民歌俚曲及道腔释乐的成分,演唱时只用“刀鞘板”配合锣鼓打出节奏。平讲戏与弋阳腔具有相同的演唱特点,采用徒歌与帮唱结合的“唱”、“和”形式,“一人成声而众人相和”。后来经过发展,逐步增加了弦乐伴奏,所用乐器有“毛胡”、“指呐”等。平讲戏常演的剧目包括习称为“七双”、“八赠”、“二十一杂”的一批经典作品及小生、小旦、小丑应工的一些“三小戏”,其表演质朴粗犷,接近生活。服饰化妆也很简陋,一般以印花土布缝制戏衣;小丑只在两颊画个白圆蛋,再插上两条鼻须即可上台;小生、小旦只用“厦门桃”在眉心、嘴唇和两颊各捺一点红就登场表演。
平讲戏保存着白字弋阳高腔的艺术特色和古朴的表演风格,为高腔特别是“白字高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其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是我国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