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羌族羊皮鼓舞

  【类别】:传统舞蹈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汶川县

  【保护单位】:汶川县文化馆

  【项目简介】:

  羌族羊皮鼓舞羌语称为“莫恩纳莎”或“布滋拉”,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龙溪、雁门、绵篪等地,而以龙溪乡阿尔村的巴夺寨最为典型。据文献记载,羊皮鼓舞原是羌族“释比”做法事时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舞蹈。

  羊皮鼓舞是羌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神秘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其动作既刚劲有力,又卑微谦逊,体现出舞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释比也称为“许”,尊称“阿爸许”,是羌族最高文化的传承人。他们既是羌族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在文化传衍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羌民族的歌唱家和舞蹈家。每逢春耕之际的“祭山”和农历十月初一的“羌年”活动,羌族羊皮鼓舞队便会在领舞的释比引带下击鼓而舞,以祀万物。尤为奇特的是,羊皮鼓舞中的蹉跳步、踮跳步和商羊腿跳转步同晋代葛洪《抱朴子》中记述的“禹步”极为相似。

  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的羊皮鼓舞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至今仍在羌族社会生活中起着教化民众的作用。目前,因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古老的羊皮鼓舞正面临逐渐消逝的危险,急需保护。


上一篇:【传统舞蹈】傣族象脚鼓舞

下一篇:【传统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