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梅花拳(河北省邢台市 国家级)
2017-08-25 11:30
【名称】:梅花拳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威县
【保护单位】:威县文化馆(威县美术馆)
【项目简介】:
梅花拳全称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拳”,在桩上演练而得名。落地演练后称“干枝五式落地梅花桩拳”,俗称“梅花桩”、“梅花拳”或“梅拳”。
主要流传于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间,《总署收山东巡抚张汝梅文》中就有关于威县一带梅花拳的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秋,威县梅花拳传人赵三多联合山东冠县梨园屯(今属威县)红拳传人阎书勤,聚集梅花拳和红拳传习,改称“义和拳”,在蒋庄马场举行起义,成为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力量。
梅花拳的基本内容有五式、八方步、八方散手等。梅花拳的渊源还是个有待研究的课题。据传,威县梅花拳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当时,威县李家寨张姓梅花拳的一支随山西移民迁至威县,后平乡梅花拳的两支先后传入威县。目前威县梅花拳以威县李家寨梅拳和平乡邹、张(俗称“大架”、“小架”)三支为主。威县梅花拳主要分布在威县李寨村、翟庄村、李庄村、张官寨村等及武强、北京和山东梁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