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技艺】杭州西湖稠伞(浙江省)传承人:宋志明
2017-05-31 10:09
我叫宋志明,55岁,你可以叫我做伞师傅。
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初中毕业后,父母想让我学一门手艺,好养活自己,我去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跟着制伞大师竹振斐学做绸伞。那时候是打零工,每天8毛钱,学徒里只有我一个是男的。过了3年,我从学徒成为正式工,从这以后,一直在做绸伞。
大家都知道,西湖绸伞是杭州的特产,创制于上世纪30年代,有“西湖之花”的美誉。成为特产是有它的原因的:伞面选料必须是杭州丝绸。
我用近20年的时间,才掌握了西湖绸伞的全部技艺。
现在,各种成本也越来越高,1995年左右,一把西湖绸伞六七十块钱,现在最便宜的也要三四百块钱。
西湖绸伞因为材料限制,实用性不强,市场也小了,加上外来的仿制绸伞价格便宜,我身边的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傅纷纷改了行。
2008年,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高兴的同时,我也很无奈,“遗产”两个字听着很不是滋味,不能让这门技艺断在我手里。为了把它撑起来,我不得不做些其他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用赚的钱来“养”西湖绸伞。
我的西湖绸伞要继续做下去,现在只能走高端路线,就是做少点、做精品。它的创新是比较麻烦的,必须保持原有特色,只能改进伞面图案,把伞头、伞杆做得精致点,用红木或玉石材质。
去年,我的西湖绸伞制作工作室成立了,在湖墅南路的一栋写字楼里,只有20平米,有两个徒弟在帮着一起做伞,一天最多做个一两把。
我希望再带几个固定的徒弟,教他们学会几道工艺,起码通过这种方式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的“西湖之花”再次盛开。
2007年底,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被市政府列入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目前,全市有各级工艺美术大师84名,其中国家级大师5名,此外,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8名。
杭州也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王星记制扇技艺、西湖绸伞制作技艺等3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