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王汝兰30多岁学做花灯,钻研图案。在她店里,摆放着一件“八仙闹春”走马灯作品,上面有荔枝灯、花篮灯、绣球灯、莲花灯、宫灯等各式无骨花灯,打开开关,灯亮了,图案精美的针刺无骨花灯被瞬间激活。针刺无骨花灯最大的使命,就是在元宵节挂起来热闹气氛,平时过节,王汝兰也会做些送给好友。2000年,宁波广电公司跟王汝兰订了112只花灯,3600元钱,这是她第一次接单。2004年,杭州宋城召开全国绝艺大赛,王汝兰拿了个金奖,宋城景区请她留下做针刺无骨花灯景点,按月发工资,待遇很好。可过了一年半时间,王汝兰嚷着要回家,因为皤滩家里遭了贼。“家得看着,得回家。”2006年,王汝兰回到皤滩,当地景区又每个月发工资请她上班。王汝兰性子真,县里比赛、灯展、培养继承人,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每天高兴就做做花灯,但卖钱难。”王汝兰从不奢望用花灯赚大钱,她家就是皤滩古街的一个景点,摆了冰柜卖饮料,放了古装道具、大花轿供游客留影,以此赚钱。她带了许多徒弟,徒弟学了手艺也不赚钱。王汝兰放下针,笑眼看着我说:“做花灯,干嘛非赚钱?”在皤滩古街,还有一位老艺人叫李湘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可惜记者约访时,李湘满因病卧床。1984年,他见民间手艺针刺无骨花灯零散,便成立了针刺无骨花灯协会,后来又促成建立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博物馆,就设在皤滩古街上。

上一篇:【民间美术】仙居花灯(浙江省)传承人:李湘满

下一篇:【民间美术】东阳木雕(浙江省)传承人:陆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