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大洲厨刀制作技艺(浙江省)传承人:郑金高
2017-05-27 13:38
郑金高祖上一直以打铁为业,14岁那年,郑金高便子承父业,抡起小锤和父亲一起撑起了祖上的门面。
郑金高回忆说,1955年合作化期间,大洲镇成立了“大洲铁业生产合作社”,开始由个体生产转向集体化经营,那时他便到合作社里当起了师傅,并在那个时期带出很多徒弟。
1958年,“大洲铁业生产合作社”改称为“大洲机械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963年,“大洲机械厂”荣获“浙江省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手工业方面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工作)者”。从此大洲厨刀名扬全省,产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量达10万把左右。最让郑金高引以为傲的是
1966年,在几个县数百人参加的打铁比赛中,他荣获了冠军,那块奖牌他珍藏至今。
1976年,老郑又把15岁的大儿子郑秋和带到了身边,延续了他当年抡小锤,父亲抡大锤的生活。
1996年,大洲刀具厂解散,郑金高父子又回到老街开起了铁铺,取名为“7号刀具店”,并一直延续至今。大洲厨刀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光绪
1890年,是衢州历史上的名牌产品之一,现已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浙江省老字号商标,至今已有120多年的生产历史。大洲厨刀经过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刀刃淬火技术和打制工艺,所打制的刀具具有不崩口、不卷刃、口薄、锋利等特点。
大洲厨刀一般要经过打坯、加钢、熔炼、热处理、打磨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不可少,简称“一炉二炭三钢四铁”。一炉,就是炉火要好,要能达到使钢铁熔化的标准,而且不能过高或过低;二炭,就是烧火的煤炭热量要达到七千大卡左右,而且材质要纯,否则就容易闷住炉火,没火力;三钢,就是要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用途等来选择不同的钢材,一般钢材分为低炭钢、中炭钢和高炭钢三种;四铁,就是根据刀具是农用还是家用还是各种匠用等的不同用途,来选择不同含量和种类的铁。只有这四个方面相互配合,才能打制出各种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