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传统舞蹈】脑阁(区级)
2017-03-05 13:15
脑阁,是随晋陕等地的移民传入土默川的一种民间社火表演,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脑”是方言,即把东西举起扛在肩上之意。脑阁通常由成年男子(称为“色脚”),身背铁架子,上面固定1—2名男女儿童(叫“色芯”)进行表演。他们身着古代服饰或戏剧服装,装扮成各种历史和戏剧人物,表演时“色脚”随鼓点节奏左右摆动,“色芯”也随“色脚”的律动而舞动。每架脑阁表现的人物和故事各不相同,因此有“一架脑阁,一台戏”的说法。
脑阁舞蹈动作的特点是颤、扭、摆。锣鼓点特别讲究,只适合脑阁表演,锣为了配合舞蹈动作通常打在弱拍上,后经过几代艺人的演练,形成了现在的“联三挎五”的鼓点。脑阁的代表性作品有《昭君出塞》、《阿勒坦汗与三娘子》、《白蛇传》、《打金枝》等。
脑阁是一种集舞蹈、杂技、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深受民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