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竹壳雕(浙江省)传承人:吴正山
2017-05-24 17:41
20世纪50年代,乐清市民间绘画、雕塑,油漆艺人吴贞山(又名吴正山),在多年的髹漆经历中发现,山上自然剥落的竹壳,不但有韧性,不腐不烂,而且自带的斑点纹理美丽而不褪色,使其萌生了新的创意。为突出竹壳古朴的特点,又选定以表现古代人物形象为主,吴贞山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1956 年,第一件竹壳雕作品《武松打虎》终于诞生。
此后,其子吴涛林在继承父辈技艺上又有所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整理出一套竹壳脱脂、去毛、整平、防霉、防蛀的科学工艺,提高了竹壳雕工艺品的收藏价值。
1991年,乐清竹壳雕工艺品被浙江省计划委员会列入“1992年第二批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试制试产计划(921211G086)”。
1993年11月,竹壳雕工艺品以不开裂、不变形、不霉蛀通过浙江省乡镇企业局的鉴定验收,获得省级新产品称号,至此,竹壳雕工艺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竹壳雕工艺品《关公》获得浙江省首届乡镇企业优秀工艺品展评二等奖,《赵子龙》入选参加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名家作品展,《曹操》获得浙江省第二届乡镇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
2000年以后,竹壳雕工艺品由单体人物向组合人物发展,更具故事性。
2001年,竹壳雕工艺品《戏剧人物》系列,获得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评金奖。
2003年,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乐清市陶林竹艺研究所成立。
创作的竹壳雕工艺《五虎上将》系列人物获得首展中国竹艺术精品创作大赛银奖,并被中国竹子博物馆收藏;竹壳雕《一代枭雄》,一改以往的写实风格,采用戏剧服饰表演形式和现实人物形象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当年3月,中央电视台花了5天的时间,对乐清竹壳雕工艺进行了专题采访,录制了竹壳雕的制作工艺,并多次报道。竹壳雕《忠义千秋》、《关羽》分别获得2004年中国民间绝艺大赛铜奖和2005年获得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天功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