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手工技艺】孙氏祖传糕点模具制作技艺(市级)
2017-03-03 13:55
孙氏祖传糕点模具年代久远,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两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以雕刻精致,种类繁多,传统套路完整为突出特色,此外孙氏糕点模具制作工艺属于阴刻派别,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部分。
孙氏糕模具的质地为纯木质,多选用百年以上树龄的杜梨木木料,通常只选用树干部分,木质细腻无华,横竖文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
孙氏糕点模具,直径为三四寸左右,小的仅为三公分,大的尺寸可达一百二十公分,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正方形,椭圆形,莲花形,桃形等等糕点模具图案,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制作工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糕点的不同馅料。
糕点模具的雕刻工具种类繁多,共300多套2000余把刻刀。模具从设计到成品的制成,包括设计,胚胎,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作里抛光,配木作纸盒等等。需要经过十余道大的工序。一般来说一件普通的模具成品的制成,至少也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稍微高档和精致的作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孙氏糕点模具历经岁月沉积,已经经历了6代传人,对于雕刻技艺的传承孙氏一家有着清晰地传承脉络:第一代,模子胡;第二代,孙万祥;第三代,孙长山;第四代,孙富;第五代,孙宝德;第六代,孙涛,孙茜。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项雕刻技艺传承的时候,他们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旧习俗,孙宝德之女孙茜也继承了这项技艺,这也将为此项雕刻技艺更好的传承下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孙氏糕点模具第二代孙万祥曾经是慈禧66寿宴团圆饼的模具雕刻师,也曾在李鸿章女儿出嫁时为其制作了龙凤吉祥的模具,技艺传承发扬在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孙富与孙宝德两代与北京市糕点二厂一起为邓小平同志寿辰制作了百福百寿饼模具。上世纪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时期的糕点模具都被孙富刻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历代代表作有1990年受中央电视台和顺义电视台之托制作第十一届亚运会会徽模具,1998年中央电视台之托制作30年台庆糕点模具,现收藏于中央电视台。2003年为日本大使馆制作紫禁城图案糕点模具,现收藏于日本国内。还为稻香村食品厂,桂香村食品厂,宫颐府食品厂,大桥道食品厂等等等食品厂制作模具。
孙氏糕点模具制作技艺属于浮雕阴刻派,实属家传手艺,雕刻出的作品拥有其独特的特点,雕刻手法在民间雕刻中极为罕见。孙氏糕点模具,选料严格,做工精细,需要制作人拥有专业的工艺美术知识,占有古今工艺美术的详尽资料,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实属民间艺术的瑰宝,在历史,艺术,文化,审美等多种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其中更可映射我国美食文化的丰富多姿。